【閱讀】室友

《室友》懸疑+驚悚+推理,你還奢求什麼?
(本文刊於《室友》推薦序,皇冠出版社出版)

 於二○一三年病逝的日本推理小說家今邑彩,在一九八九年參加推理小說獎得獎之後,由一般上班族搖身一變,正式踏上了推理小說家之路,不光是出版多部長篇系列作及短篇作品,這些小說也曾先後被改編成日劇播放。雖然先前在台灣從未發行過她的任何中譯本,但是透過曾在台灣上映、由她執筆小說改編的《我的恐怖室友》,相信讓台灣觀眾對她已產生了初步認識。

 《我的恐怖室友》是今邑彩的小說中唯一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其原著小說《室友》在日本發行時也寫下了暢銷紀錄,作為第一本被介紹給台灣讀者的作品,其實再適合不過。《室友》的開頭描述兩位素未謀面的女子,在因緣際會下合租公寓後,平靜無波的生活裡竟發生了殺人事件,而這樣的懸疑感在追查兇手的過程中卻又搖身一變成了驚悚故事。小說編排穿插旁觀視角與兇手自述,層層堆砌如陷五里霧中的複雜關係,不到最後甚至難以想像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相當引人入勝。

 故事的開端其實看似稀鬆平常:主角春海偶然遇見正巧在找人分租套房的室友麗子,在看來親切溫暖的麗子勸誘下,儘管春海有些不安,但陌生的兩人就這樣展開了同居生活。剛開始原以為生活一切正常,但直到某天麗子突然性格大變,穿上不同以往的衣服,原本親切溫和的神情也變得可怕起來,這樣的她最後甚至就此消失在春海的生活中。春海和大學學長工藤尋找起麗子的下落,但愈追查,就發現愈多疑點,甚至到最後看到的是一具屍體。到底麗子的真實身分是誰?而殺人兇手又是何方神聖?

 在春海追查真相的過程當中,小說也在每個章節之間穿插了看似毫無關連的人物自述。故事一開始出現的「瑪莉」與「我」的對話,帶出了在同一時間發生在旅館裡的西方人被殺事件,隨後兩個事件很快地被串連起來,帶出麗子和這起事件有關的新事實。在故事前段就揭露的「多重人格」這個線索,很容易就讓讀者推斷出麗子猶如小說《24個比利》般,為了面對不同狀態而切換不同人格,進而藉由春海和工藤的調查推斷出麗子與旅館命案的關聯性,然而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反而會發現愈來愈多謎團。

 麗子的身分切換、故事描述的視角切換,以及從麗子的各種身分/人格串接出的複雜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在閱讀到中段時讀者會接收到的線索。《室友》細心地經營書中每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讓每個人看來都可能有意料之外的動機和作案可能性,然而作者最厲害的,就是將伏筆埋藏於這些人物關係及查案過程中,讓讀者在故事末了揭曉謎底時,驚訝於出乎意料之外的發展和真相。

 「室友」這個詞既是小說名,也意指春海和麗子之間同居屋簷下的關係,同時還代表多重人格者共用一個身體的狀態;因為有了多重人格的設定,讓《室友》的主要登場人物雖少,卻因為每個人格各自發展出不同生活而增加複雜性,而小說在懸疑推理之外還安排帶有驚悚恐怖感的情節,讓《室友》更加精彩好讀。雖然在閱讀小說之前就已經先看過改編成電影的《我的恐怖室友》,但是兩者故事除了登場人物和謎底之外,幾乎無一雷同,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處處充滿驚喜。無論是否看過電影版,閱讀《室友》小說絕對會帶給你滿滿新鮮感,讓人從第一個字開始就無法停下來。

About Ruke

    Blogger Comment
    Facebook Comment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