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月 The Summer Is Gone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劇照

《八月》悄悄流逝的童年往事
 張大磊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八月》,是一部說「生活」的電影,說的是男主角小雷在國小畢業的那個暑假發生的事情,也是導演自己對小時生活場景的追憶。或許觀眾不一定會對呼和浩特的種種感覺熟悉,但是那種年幼時似乎什麼都沒發生,卻又有什麼在生活中發生改變,但一時說不上來的日常,想必會有幾分共鳴,我覺得這部電影把那樣不能確切言說的情感用寫意的影像傳達給了觀眾,在恬淡中卻蘊含著作者本身的濃厚情感。

 故事從小雷和父親晨哥前往游泳池玩開始,那是很平凡的日常,申請游泳證,然後回家和父母吃飯看電影,那些回家路上遇見的種種一如往昔,彷彿都一直沒變過,爸爸會帶著他進電影院看免錢的老電影,小雷還沒擔心過要上個好初中,但當老師的母親可擔心了,除此之外,她還得和親戚照顧年邁臥病的姥姥,這些生活的片段都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只是在他無憂無慮生活的背後,再度回首卻發現許多事情都在改變。

 《八月》不刻意點名電影所處的時空背景,但觀眾多少可從支微末節處看出端倪,對街居民拉著小提琴,唱著《江河萬古流》,看來頗有歷史的老戲院,一放再放的是懷舊老片,小雷常跟著父親溜進去看電影,卻有一天戲院開始收起了錢,引進了好萊塢的《終極追殺令》(亡命天涯),父親和朋友喝酒聊天,說起想去外面闖蕩,從前面的種種線索鋪陳,我們知道小雷的父親是拍電影的,在國家經營的製片廠工作,卻隨著九零年代產業的轉變,而成了「下崗工人」,沒有收入,沒有工作,卻仍在工廠待機,只能選擇自己離開。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劇照

 這是電影的其中一幅生活風景,是小雷本來覺得「沒啥大不了」的日常生活之一,小雷的媽媽郭老師,因為姥姥臥病在床,於是除了學生教職外,還肩負起照顧家人的工作,在親戚間爭論著要怎麼照顧姥姥的同時,小雷則透過母親,希望自己能夠登上分數無法考上的三中,於是這樣一句固執任性的要求,又成了家裡人煩惱的另一問題,母親只得硬著頭皮向親戚借錢,好跟學校打好關係,讓小雷能夠在好學校念書,但小雷為什麼會選擇一所距離自己分數有段距離的中學作為自己的志願呢?電影後段謎底揭曉,卻也是小雷終究要長大的開始。

 三哥對小雷來說也是一個符號,他的叛逆帥氣是小雷崇拜的對象,是他努力的目標,甚至他為了像三哥一樣穿上帥氣的皮帶,說什麼也要上三中念書,但在生活中那些突如其來發生的種種,都把他心目中的三哥逐漸打落成一隻落水狗,一個魯蛇;某天晚上他在小雷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被警察帶走,電影結尾處他拿著父親的遺物哭得淒慘,最後離開了小雷的生活。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劇照

 於是憧憬的榜樣離開了自己的生活,成長過程中陪伴自己的電影,隨著父親下崗,離鄉工作而從生活消失了,姥姥隨著年老體衰而過世,也從家族合照中缺席了,小雷唯一能作的,只剩下在合照中不忘替父親留著位置,那樣的畫面看來可愛,卻也帶著幾分哀傷,彷彿是想緊抓著那些不願改變的事物不放般,但一切可都已經改變了。電影結尾在庭院盛開的曇花,或許也有這樣的寄情寓意,那些生活片段,人生的種種美好,全都倏忽即逝,在大環境的不斷改變,在小雷的成長過程中,那些轉眼都成往事。

 《八月》是一部相當真誠細膩的電影,像是散文作品,將屬於童年,散落在記憶角落的美好記憶書寫出來,用影像重現,也包含了那些被帶走的和帶不走的,整部電影雖然都用黑白呈現,乾淨的畫面與光影總讓人感覺到些許距離感,但最後一段的彩色畫面,把離家工作的父親寄回的工作影像給了小雷,也給了觀眾,最後一段「獻給我的父輩」,是獻給過去的年代、獻給自己的家人、更是獻給電影的美好情書,原來這樣深情,影像卻恬淡的電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被蘊育出來的呀。

(2016/10/16@金馬影展試片室)

相關連結: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搭乘時光機成就電影夢 / Gordon高登影想 / Gordon
《八月》獻給電影最沈重的情話 / 幕迷影評 / 冰麒麟似不象
《八月》:曇花一現的青春。 / 香功堂!!/ 香功堂主
《八月》:穿上三中校服,八月好似曇花 / 豆辦電影 / 西樓塵

About Ruke

    Blogger Comment
    Facebook Comment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