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D天堂》比單純更單純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能夠獲得更好物質生活的同時,卻也造成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儘管政府有許多措施給予弱勢族群保障,但這些舉措,是否就能消弭大環境底下那些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練建宏導演的中視電視電影《TMD天堂》藉由描寫一家四口的種種遭遇,想告訴觀眾的是,那些可能我們大多時候不去看見的、以為已經被解決了的事情,它並不是就不存在了,現代人所缺少的同理心,在電影中被赤裸地呈現出來,儘管許多場景現實到讓人不願直視,但這 確實也代表社會上一部分人的心聲。
故事的主角是來自苗栗的一家四口,他們手裡拿著一張破舊名片想投靠台北的朋友,但來到台北後,卻發現電話怎樣都打不通,於是他們只能在街頭流浪,而外界並不知道這樣的消息,因為當我們面對無緣無故失蹤低收入戶一家人,自然而然會被聯想到,是否是這個社會逼得他們走投無路,最後只能選擇結束生命這件事。因此民眾和社工人員滿是擔憂,但這齣鬧劇很快地隨著四人被找到而落幕,熱心民眾把各種物資送進苗栗老家,房東說房租可以再寬限一陣子,社工也介入了他們的生活,安排父親到洗車場工作,各種雪中送炭的善舉看似讓他們就此告別貧窮生活,然而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TMD天堂》關注的是「事件過後」的日常,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認清本質;外界認為「被改善了的生活」,但在去除了那些給與他們的關懷之後,他們的生活其實沒有太大改變,就算收到了民眾提供的愛心,母親寧願繼續手洗衣服也不要用洗衣機、大兒子走在路上還是會撿寶特瓶作資源回收,而父親的生活顯然有比較大的不同,失業的他有了洗車場工作,覺得自己可以因此擺脫過去的生活。
相當喜歡電影中四位主角的表演,藍葦華飾演為了一家人而賣命工作的父親,個性憨直,雖是一家之主,但責任感的產生是出自於對孩子的愛,那樣的愛對我來說是一種依賴,因為沒有了孩子,他的生活重心可能將就此消失,飾演母親的廖慧珍,則一邊撿資源回收,邊照顧還沒上學的小兒子陳天霖,已經上小學的大兒子謝飛,則有著他所要面對的課題,除了家庭狀況外,同儕的眼光也讓他感到左右為難,也因此在片中他與家人的互動總看了令人心疼。而飾演社工的葳爾森與飾演洗車場員工的蔡爸(蔡明修),雖是 配角,但他們的故事也讓大家看完留下不少思考空間。
對片中感觸較深的,是主要角色試圖翻轉自身生活,往更好的環境邁進的同時,卻發現整個世界對待他們的竟是比想像中來得不友善,那些不友善或許有心或許無意,但都出自周遭人們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例如小學同學對待大兒子的方式是嘲笑其出身家庭,並且以此作為霸凌的理由,又例如父親在公司的被層層剝削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在最後小小的反抗卻引來老闆一句氣話,讓那些隱忍已久的怨懟一次爆發 ,這才讓人發現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
然而我們又要如何去評斷這樣的情況誰是誰非呢?畢竟,如果眼前的問題可以這麼簡單就被解決該有多好?電影中無論是主角一家人也好、社工也好、洗車場老闆也好或是主角的公司同事,學校的同學們,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只是「眼前的」問題,而沒能去探討其背後的原因,這也都是人之常情,我們對於眼前看見的可以輕易驟下判斷和評論,因為我們知道的不夠多,也因此當《TMD天堂》用第三人稱角度去看一家人的遭遇時,情緒其實十分難受。
也因為人物的遭遇奠基在「知道/理解的不夠多」上,看電影的過程會想著,到底是哪個環節上出了錯,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既然主角們的生活在大家的幫助下回歸常軌,那為何最終生活還是沒有改善,引發接下來的一連串事件呢?自己覺得《TMD天堂》並不是對任何人作批判,若有要對其作出控訴,我想大概是對整個社會的吶喊吧,其實一家人想要的很簡單,就只是單純有一個可以住得安心,大家團聚在一起的家,然而諷刺的是他們儘管得到了「大家認為足夠的幫助」,卻仍然沒能保住這樣的願望。
而《TMD天堂》代表的,是「他們的」天堂,抑或是「他媽的」天堂?有時人生沒有太多選擇,旁人為自己蓋好的美好樂園,或許本就不屬於自己所享有,或許 整部片看來會讓人感覺對整體社會有些悲觀,甚至令人感到洩氣,但幸好導演最後留下了稍微感到溫暖的片段;不論生活再苦,只要一家人能團聚相首,那裡就是天堂,很多時候人要的很單純,但這樣的單純,或許需要的是更多的同理心去看待,若能設身處地的理解,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我想這就是片中的一家四口,想要告訴觀眾的吧。
(2017/04/17@南港喜樂時代影城,感謝山木影像邀請)
相關連結:
.中視戲劇粉絲專頁
.赤兔影像FACEBOOK專頁
.TMD天堂:他們的還是他馬的?重口味的社會關懷抓馬篇
/ 雀雀看電影 / 雀雀
.《TMD天堂》(2017):廖慧珍的本色
/ 無影無蹤。翁煌德 / 翁煌德
0 意見:
張貼留言